8月19日的上海书展上,著名作家叶永烈携新作“上海三部曲”与读者见面,现场与读者围绕上海这座城市畅谈动荡岁月的青春故事并分享在创作过程的心路历程。据悉,“上海三部曲”是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转型之作,注入大量心血,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130万字的著作。系列分为三部:第一部《东方华尔街》,描写了当年“冒险家”的后代从美国重返今日改革开放的上海所发生的传奇故事;第二部《海峡柔情》是上海、台北“双城记”,写海峡两岸“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故事;第三部《邂逅美丽》是上海、温州“双城记”,写20世纪40年代动荡岁月的青春故事。这三部长篇小说每部45万字,分别从上海-美国、上海-台北、上海-温州的角度写上海,所以称之为“上海三部曲”。
叶永烈“上海三部曲”的华丽转身
叶永烈现场透露,早在2015年3月完成75万字的纪实文学《历史的绝笔》之后,他便开始“转轨” 写长篇小说《东方华尔街》。叶永烈表示小说有一股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他,尽管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写过许多中短篇小说,但到创作“上海三部曲”时,毕竟已经多年没有写过小说,而且更是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
叶永烈将人物、故事、场景、细节,视为写作长篇小说的几大元素。他说些长篇小说一定要有好看的故事,亦即曲折跌宕、有头有尾的情节。很多读者喜欢看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看故事。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他不写先锋派小说,也不写哲学式、散文式的长篇小说,而是倾向于发扬中国传统小说特色。
对于一下子从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转向长篇小说——虚构文学,这是大跨度的华丽转身,叶永烈坦言其实一开始并不适应,于是他便阅读了大批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以及《收获》、《上海文学》、《小说界》杂志,看了许多部新的电影,为“转轨”做充分的创作准备。在完成《东方华尔街》之后,开始写《海峡柔情》时叶永烈已经完全适合了小说的写作,“转轨”问题迎刃而解。到了写《邂逅美丽》时已是得心应手,几乎是一气呵成。
三部曲展现不同时代的上海风貌
叶永烈认为,小说源自生活,创作长篇小说,更需要丰厚的生活阅历。而“上海三部曲”正源于他在上海多年的生活。叶永烈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将这座城市各个时代的不同与变化通过“上海三部曲”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东方华尔街》写的是当代上海兼及20世纪初的上海,《海峡柔情》写的是20 世纪20年代至21 世纪初的上海,而《邂逅美丽》则写的是20世纪40 年代的上海,勾勒日、汪、蒋、共以及法租界、英美公共租界六方错综复杂的斗争,而在蒋内部又有中统与军统的互别苗头、相互倾轧。三部作品均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的上海历史风貌。
就上海的城市地域而言,“上海三部曲”分别以上海外滩、陆家嘴、南京路、法租界霞飞路(淮海路)、公共租界四马路(福州路)为背景。《东方华尔街》所写的外滩、陆家嘴、南京路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海峡柔情》所写的法租界霞飞路是上海繁华的商业街,而《邂逅美丽》所写的公共租界四马路则很特殊,东头是上海报馆、书店、出版社最集中的文化重镇,中间是英、美巡捕房,西头则是妓院林立的红灯区。值得提到的是,《东方华尔街》是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神秘的富翁岛——棕榈树滩岛的上海会所写起。叶永烈曾在美国曾游历了这个小岛,他当时就觉得非常特殊,超级富豪的深宅大院高度密集,便将其作为当年闯荡上海的“冒险家”的后代们聚居的典型环境写进了《东方华尔街》。有趣的是,出版之后由于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在位于该岛的海湖庄园频繁接待外宾,一下子使这座小岛频见于报道,成了“网红”,而《东方华尔街》可以说是第一部详细写及棕榈树滩岛的长篇小说。
叶老笔耕不辍,创作了众多市场反响很好的作品,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众多忠实粉丝。签售现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位87岁的忠实粉丝不辞辛苦来到活动现场听叶老现场分享新书背后的故事,并且购买了叶老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