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活动报道 > 正文

《美丽塞罕坝》出版上市,伟大梦想的实现要靠踏实前行

更新时间:2019-07-28 14:22:00文章来源:点击次数:1408次字号:T|T
从一棵树的莽莽荒漠,到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绿海,塞罕坝人艰苦奋斗五十载,用三代人的汗水使荒漠沙地变为绿水青山,今日塞罕坝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坚守“初心”的结果。

7月27日上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美丽塞罕坝》亮相西安书博会,该书由人民日报社记者朱悦俊、段宗宝联合创作。在以“伟大梦想是干出来”暨《美丽塞罕坝》新书发布会上,天地出版社综合分社社长张万文对话该书作者朱悦俊、段宗宝,挖掘两位记者多次深入塞罕坝采访,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

活动开始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勇发表了致辞。何志勇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报告显示,近20年来,全球绿叶面积増加了5%,相当于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国占全球植被增加量的四分之一。世界变绿,中国功不可没。而中国变绿,塞罕坝功不可没。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人民日报社的朱悦俊女士和段宗宝先生对塞军坝人进行采访,忠实记录了塞罕坝这个人间奇迹,今天《美丽塞罕坝》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代表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向著作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年来,新华文轩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振兴四川出版”战略,把主题出版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天地出版社作为新华文新主题出版的主力军,不忘初心,牢记“做内容,出好书”的使命,在内容上做深挖透、出精品、走市场,在主题出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真正实现了两个效益有机统一。今天,我们在这里传播塞罕坝故事,是向塞罕坝人致敬,也是向塞罕坝精神敬!塞罕坝精神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体现,它感召我们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真抓实千、创新进取,就像今天的活动主题所倡导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为所有为梦想而实干的人送上祝福!

 

《美丽塞罕坝》讲述了三代塞罕坝人奋战五十多年,“千里松林”再现的壮举,并着重描写了第一代塞罕坝人克服塞罕坝高寒、风大、生活条件艰苦的困难,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霜的感人事迹。


塞罕坝集中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等5种极端环境,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1.9摄氏度,在全年无霜期只有五十多天的塞罕坝,人要生活,非常艰难,想要种活树,更是难上加难。寒风嚎叫,大雪无边,缺吃少穿没有住处,条件极端艰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塞罕坝人始终保持朴素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守“初心”,默默耕守,使塞罕坝 “千里松林”再现。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塞罕坝绿水青山的本来样貌得以还原,子孙后代因此得福。


《美丽塞罕坝》梳理了塞罕坝从“千里松林”到荒漠沙化,再到林海重现的变迁史,记录了塞罕坝人从一棵树奋斗到5亿棵树的典型人物与事件。作者以采访故事作为引子切入,按时间顺序展现了塞罕坝的变迁:以点带面,围绕林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叙述。《美丽寒罕坝》堪称一部“伟大梦想是干出来的”的纪实文学。


大批知识分子扎根塞罕坝,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造林事业。尤其在建厂初期,恶劣的气候导致造林遭遇困境,林场面临解散,林场干部为了安定人心,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接来塞罕坝,他们本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为了给子孙后代绿水青山的终极目标,她们含弃了个人的安稳生活。经过多次尝试摸索,塞罕坝人凭借执着的信念造就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这是震撼人心的创业史诗。在大时代的叙述中,作者十分关注普通林场人的故事,关注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与拼搏击水的波涛汹涌。因此,这又是一部既关心时代大命题,又关心个人“小命运”的富有人情味的纪实文学作品。

 

此后,朱悦俊和段宗宝又多次深入塞罕坝采访坚守于此地的老、中、青三代林场建设者,深挖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数易其稿,著成《美丽塞罕坝》一书。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深情作序,致敬塞罕坝,称赞他们“敏于行、讷于言,胸有惊雷却足履实地……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却也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们不是看不到社会的喧器、名利的诱惑,而是心有坚守,始终不渝”。他同时写道:“为了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礼赞塞罕坝、致敬塞罕坝。”

 

电   话

北   京: 010-67693283

成   都: 028-87734655